小议寒地气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 冰雪文化、冰雪景观和冰雪活动为寒地城市的冬季生活增加了活力。寒地城市夏季凉爽舒适的气候,使之成为消暑度假胜地。冬夏截然不同气候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活动体验,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寒地城市气候适应型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建立封闭式空中步道系统,强化公共空间的连续性寒地城市公共空间受季节影响,往往出现夏季喧闹繁华,冬季冷淡萧条的现象。假如能通过封闭式空中步道将建筑连接起来[2],使室内空间得以延续扩展,将有效地抵御严寒、保证冬季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社会交往或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进而提高寒地城市的冬季活力。空中步道应多样化、景观化、透明化,使之成为寒地城市特别的景观,满足“人看人”的行为心理需求和自由的步行路线选择。美国寒地城市明尼阿波利斯采纳玻璃封闭的过街天桥将城市中心地区的主要公共建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中步行生活系统。这不仅有效地实现了人车分离,而且为漫长严寒的冬季提供了气候防护,为市民的冬季生活提供了方便,增添了乐趣。 建立半室内化的公共空间,强调室内活动与室外自然景观的融合半室内化的公共空间指上方覆盖玻璃顶或塑料薄膜的商业街和公共活动中心。这种形式可以为寒地城市的人们提供气候防护的同时,提供一定的景观效果和视觉享受,使室内活动与室外自然景观充分融合,满足人与自然接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加拿大卡尔加里的德文花园为寒地城市半室内公共空间的典范。它完全封闭在温暖的室内化空间中,内部布置丰富的热带植物、景观小品和休息设施,周围环绕商店、餐馆和写字楼等,使严寒冬季里的人们在街头行走和购物成为一种享受。 加强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拓展公共活动范围,降低能耗寒地城市地下空间受冬季气候影响较小,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大大节约寒地城市的冬季能源消耗。同时地下公共空间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为城市带来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加拿大北部城市蒙特利尔冬季高寒漫长,居民地面出行困难。针对这种气候特点,蒙特利尔建成了世界最长的地下步行系统,以其庞大的规模,方便的交通,综合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环境享有盛名。 文化构建策略———营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塑造积极的冬季城市形象气候是寒地城市最大的制约因素,反之也是城市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寒地城市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具有吸引力的冬季节庆活动,如冰雪节、冬泳大赛、雪上汽车拉力赛等。同时提供具有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