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地理》教案【专题要点】1、我国地形、地势特征2、主要山脉和地形区3、中国的气候和降水分布特征及原因4、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5、中国的主要气候灾害原因及分布6、我国主要的河流及其水文特征7、我国的工农业的主要区位8、我国的商业、交通运输9、我国的分区地理特征【考纲要求】第一,各类地 形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各类地形的考查,一般都提供相应的区域图(或剖面图),填图写出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盆地名称,分析其对气候、河流、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 点及成因、季风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这部分知识多与高中地理相结合,针对某一地区进行综合分析。 第三,河流湖泊的水文物征,以及对大江大河的利用和治理也是高考的热点。第四,我国近海的过度捕捞和赤潮都是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时事热点。关于赤潮的知识 ,中学地理教材上没有讲述,这就是需要在复习时补充进行。 第五,国土开发我国的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特别是目前进行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既是考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基本能力要求,又是近几年中高考命题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例如,以某一地区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为试题切入点,引出这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区域特征、开发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部分内容的热点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我国山区开发所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及危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荒漠化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以及工程建设需要解决的地理问题和对策;交通建设对于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能源开发的重要性,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战略。 【知识纵横】发源地与流向 长度与流域面积 支流与注入的海洋 上、中、下游的划分 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地形区年径流总量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 开发利用:灌溉、发电与综合效益、航运 与人类的关系 整治:① 水土流失与泥沙问题;② 洪涝灾害严重与凌汛; ③ 河流断流与水体污染;④ 土地荒漠化与盐碱化。【教法指引】1.从考核内容看,中国地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注重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河流、地形、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农业、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