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二 古代农业生产力和农作物的进步 新人教版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二 古代农业生产力和农作物的进步 新人教版_第1页
1/2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二 古代农业生产力和农作物的进步 新人教版_第2页
2/2
专 题 二 古 代 农 业 生 产 力 和 农 作 物 的 进步1、知识梳理●生产力的进步:(1 )原始社会:(略)。(2 )奴隶社会: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极少量青铜农具。(3 )封建社会:铁器时代。①西周:铁器开始使用。②春秋: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铁锄、铁斧)。用木炭做燃料,用皮囊鼓风冶炼生铁。也开始用牛耕。③战国:农民更多地使用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各国都有冶铁中心,最著名的有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④西汉:普遍应用牛耕和铁农具。牛耕或马耕在北方普及。出现了二牛三人的耦犁法和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冶铁业的规模很大,已经开始用煤作燃料。使用播种工具耧车。⑤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制造农具。⑥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⑦南朝: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牛耕在南方得到普及。⑧唐朝:曲辕犁和筒车。⑨明朝:冶炼金属已经用焦炭作燃料,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等地,采矿用火药爆破。⑩清朝:云南铜矿较多,广东的熔炉一天一炉出铁板最多达六千多斤。2、认识(1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旧的工具被淘汰、新的工具诞生,实质上是古代生产力进步的具体表现。(2 )纵观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新工具更加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已得到充分体现。(3 )生产工具的发明,体现了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①商周:黍、稷、麦、稻、豆五谷。②两汉:农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东汉时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③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④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⑤两宋: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棉花的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长江流域,南宋时棉布逐渐代替麻布成为人们主要衣被原料。⑥元朝:棉花种植遍及南方。⑦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⑧清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二 古代农业生产力和农作物的进步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