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八 全 球 化 进 程 中 的 国 际 关 系●重点关注:(1 )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趋势和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2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际关系格局形成的原因、特点和影响。(3 )两次世界大战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4 )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对国际关系的作用。(5 )当代大国关系和世界重要区域的矛盾与斗争。国际关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政治关系,但实力是国际关系的基础。促进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基本和最活跃的关系,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关系的发展变化。●关注热点本专题内容具有时代感,最富现实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文”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高考命题选择本专题内容切入点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许多知识与当今世界潮流、重大国策、热点问题高度相关,如联合国的改革问题、神州六号升空与中国的和平外交、合作外交、开放外交问题,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全球化问题,国际合作反恐问题,朝核六方会谈问题等都是本学科本专题应该加强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在文科综合命题中,一些垮学科的知识,如环保、科学发展观问题等也可能会成为今后关注的热点(或现实)问题。●知识整合(一)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1 、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2 、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 美国势力大大增强,欧洲势力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诞生从根本上动摇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①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继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夺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立,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夺激烈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②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3 、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①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对峙与抗争。 ②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复习提示:在梳理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注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