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2 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高考目标定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考纲知识梳理】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 世纪末,欧文顿根据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20 世纪初,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3、1925 年,荷兰科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4、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5、1959 年,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6、1970 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7、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1、基本内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可以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①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O2、甘油、乙醇等。②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2)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如细胞吸收 K+、Na+、Ca2+、氨基酸等。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以胞吞和胞吐方式进出细胞。【要点名师精解】用心 爱心 专心1一、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间的关系1、组成及功能:(1)组成: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糖类。(2)功能: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2)实验验证——人鼠细胞融合实验(3)实例证明:质壁分离与复原、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胞吞和胞吐、白细胞吞噬细菌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3、生物膜的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的关系:流动性与选择透过性都是对细胞膜的描述,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性,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2)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