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冯志远观后感"我将自己最美妙的岁月留在这里,同时,这里也有我最珍贵的财宝--你们,我的同学。同学们,我就要离开你们了,我讲了一辈子课,今日却不知所措。我愧对我的爱人,愧对我的孩子,更愧对你们,因为我再也没有力量教给你们学问"这就是把一生献给了西部训练事业的人民老师--双目失明的仆人公冯志远在他最终一堂课上讲的一番话,听到这里,我感动得热泪肆流我的灵魂被深深地触动了,就为冯老师那执着的敬业精神,就为冯老师四十年如一日的悄悄奉献,就为冯老师不顾眼疾,仍旧备课、上课影片中1958年的宁夏中鸣县,那广袤的荒野,无边的黄沙,蹒跚的骆驼,8岁的放驼孩子张建华那双渴求学问的眼睛、那句"我要上学呢",都紧紧地攫住了我的心,就在这组镜头里,从东北师范高校毕业安排到上海工作仅5年的冯志远,辞别了新婚妻子风尘仆仆来到宁夏支援训练事业。他与张建华的相遇、他对渴望上学的孩子的疼惜,好像注定了他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的一生要留在这片黄沙地上他四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孩子们,献给了训练事业。即使在双目失明后,仍在同学们的搀扶下,凭记忆连续授课,直至患脑血栓瘫痪在床,不能起身冯志远老师从教四十余年,但却从未评过职称。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为训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执着的信念和博大的爱心播撒着训练的火种。他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诠释着喜爱训练、喜爱人民、喜爱祖国的深刻内涵。在冯老师身上,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岗敬业,什么才叫做恪尽职守,什么才叫无私奉献或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妙的光阴洒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困为伍,生活孤孤独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爱无言,大象无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的一句豪言壮语,但是,我却分明通过听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同学背诵《岳阳楼记》,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冯老师那浑厚有力的背诵,配着悲怆悠远的古筝曲,深深地激荡、震撼着我的心,一首苍劲的《岳阳楼记》,抒尽了冯志远的心胸宽广与豪情万丈!由此,我想起了我的老父亲,一位在训练事业中悄悄奉献了四十二个春秋的可敬的老人,想起了许很多多像冯老师一样献身于训练的工们,正是如冯老师那样的平凡而宏大者,才聚成了中华几千年挺起的脊梁!而我无法不从这许很多多的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那份坚忍、那份刚毅、那份大爱正如冯老师,失去亲情的付出,没有索求的奉献,才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爱戴,才谱就了让人感慨涕零的奉献长歌。我此时才读懂了冯志远老师那段独白中的深刻内涵: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是大雁口中一粒草籽,从遥远的江南飘到这个长满红枸杞的地方,这肥沃的黄土地是我的第二家乡。我愿做一颗照亮童心的红烛,照亮那一颗颗会刺眼的星星……”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无法遏止的连续付出的渴望,是他们让这大爱充盈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向冯志远老师致敬!向天下全部奉献着的训练工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