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道济天下之溺一、作家简介◆ 人物导语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这个人就是韩愈。● 作家档案韩愈:768 年—824 年字号:字退之;因郡望昌黎,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籍贯: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时代:唐代仕途: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 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 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 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 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作品:《韩昌黎文集》。其中有议论文,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赠序,如《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诗歌,如《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早春》等。名望: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 列,称为“杜诗韩笔”。其诗对宋诗影响极大,与孟郊等人被称为“韩孟诗派”。二、成名缘由 ▲ 贡献概述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在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在文学上,韩愈反对骈体文,提倡散体文,主张文以载道,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人。古文家李翱、皇甫湜及著名诗人张籍、王建、贾岛、李贺均出其门下或受其提掖。其作品雄奇奔放,风格鲜明,语言上亦独具特色,除贯彻其务去陈言和文从字顺的主张外,尤善于锤炼词句,推陈出新。▲ 突出成就儒学韩愈不仅是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一员健将,也是由汉唐注疏之学向宋明新转变过程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他在文学主张与创作理论上提出: 1、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