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高考目标定位】最新考纲目标在线1、大气的受热过程1、结合案例加深对气温、气流运动、气压和天气状况的理解。注意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形成的典型季风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考纲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2、近地面大气主压迫和直接的热源:地面。从大气的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图中的 A(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大气对图中的 B(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因此大气增温的重要方面是辐射热交换。3、影响:影响着大气的热力状况,温度分布规律和变化,制约大气的运动状态。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补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2、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四、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1.成因:高低纬度间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产生热量差异。2.分布:三圈环流(1)低纬环流赤道上空:南风→西南风→西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北流,形成南风;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不断偏转成西南风;到 30°N 附近形成西风,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 60°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 。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三圈环流也可用下图来表示: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性质(如下图)3.季节移动规律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如下图)。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半年北移,冬半年南移。移动大约 5° 五、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2.表现:3.季风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共同导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