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 1 课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程标准考点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内容与作用。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一、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 年,苏俄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同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工业政策全面国有化恢复私人经济成分 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制度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 管理方法、手段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二、比较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由于这一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曾发挥了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但是,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作工作重心的指示,仍把政治斗争放在第一位。它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温馨提醒:新经济政策是被事实证明有效的经济政策,但由于苏联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和斯大林的个人作用,高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