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社区工作总结第 1 篇:品社老师工作总结 篇一:优秀品社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2024——2024 学年第二学期) 盘山吴家学校 马春凤 2024 年 6 月 26 日 个人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一学期来,根据课程特点,在学期初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使学生各方面的品质得到了培育和提高,我重点做了一下工作: 一、听从领导安排,上好视导课 四月尾,县教研室来学校视导,根据学校安排,我上了《学看平面图》一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自制课件与教具,课堂上轻松愉悦的教学,学生学得很快乐,也得到了领导的好评。 二、把握课程目标,培育学生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加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采访活动时,教给学生调查采访的方法,认真组织,让每一次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真正成长和进步。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进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法律规范的价值观。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努力做好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的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中,我还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及时鼓舞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制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我深深认识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体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