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家庭实验,强化物理学习 一、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物理课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教学的新理念,从生活中教会学生学习,必定会促进学生的观察、预测、推断能力,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家庭实验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亲身体验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物理学习中,大力开发家庭实验成了必定的趋势。 例如,讲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充分发挥同学的想象空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结果有的同学带来鱼和鱼缸,通过鱼的反应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更有一位同学带来热水瓶,热水瓶中间是真空的,放一个小球到里面并摇动,听不见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这说明孩子的创新能力是无穷的。在这一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针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猜想,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通过自己选用的不同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能力。比如,浮力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它涉及到力、重力、二力平衡、压强等许多知识点。学习浮力的应用之前,可以布置做浮沉子的家庭实验。我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以及各自的家庭情况,要求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器材与方案进行家庭实验。第二天,发现学生制作的浮沉子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在金属盖中开一个略微大一点的小孔,从小孔中灌进适量的水,使其恰好能倒立浮在水面且瓶底与水面相齐,此时所受到的浮力,刚好与自身(包括瓶内装的水)的重力相等。有的用眼药水瓶制作浮沉子,在眼药水瓶中装适量的水,然后将瓶盖旋紧,使瓶内的气体被密封起来,再将瓶子放入水中,使其恰好能倒立浮在水面,且瓶底与水面相齐。还有不少学生用火柴制作浮沉子,等等。这一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概念和规律,培育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给身高 1.6m 的小明设计一块穿衣镜,要求在镜中能看到全身,镜需多长?很多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人离镜子越远,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像越小,故多长都行。老师在制作前不作正面回答,叫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完成。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像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