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归园田居的教案设计

归园田居的教案设计_第1页
1/5
归园田居的教案设计_第2页
2/5
归园田居的教案设计_第3页
3/5
归园田居的教案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理解与鉴赏本诗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对比注释,理解诗歌,但是理解流于表面,即只能够回答诗歌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即使是思想感情,很多学生流于概念化的理解,即厌恶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等已有的阅读经验以及教材上的阅读提示。 3、很多学生提出疑问:中间一段景物描写,读起来也并没有感到多美,为什么就能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 4、对诗歌题目的停顿,存在着疑问。 5、部分同学提出,不知道学习这首诗歌的意义在哪里,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功利化的时代。 6、个别同学在背诵方面存在困难。 二、 1、赏析陶渊明在本诗中构建的两个世界,提高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2、分析平常景物诗意化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 1 课时 四、 (一)第一步:导入 在一个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的社会里,做官是读书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唯一途径。但是陶渊明却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别官场,回归田园,那么,田园世界真的那么吸引人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归园田居》—— (二)第二步:解题 首先来看题目,题目是归园田居。我们都大致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但是都无法从语法角度进行清楚的解释。一般的读法是归园/田居,似乎归园是一个意思,田居是另一层意思。其实不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先生经过考证,认为:园田居乃渊明之一处居舍(另有下泽田舍等),其少时所居,地近南山,即庐山。他二十五岁前后离开此处,至五十五岁方重归园田居,大约三十年也。根据袁行霈教授的观点,题目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归/园田居,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文本中还有一处旁证就是诗句守拙归园田,后面一句是方宅十余亩,上句的园田居和下句的方宅构成了衔接。本首诗正是围绕归和园田居展开的。 (三)第三步:理解陶渊明构建的田园世界 老师朗读,学生自读,最好能够熟读成诵,并且对比注释,对诗歌进行白话还原。时间大约为 5 分钟。 初次把握诗歌大致内容之后,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陶渊明在这首诗中构建了两个世界:一个是尘俗世界,一个是田园世界,再读诗歌,填写下面的表格中空缺的部分: 诗中与之相关的词语 特点 尘俗世界 田园世界 第一列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尘网、樊笼/丘山、旧林、故渊、自然。不过可能有的学生会忽视诗歌最后一句话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于是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观照,不可囿于一隅。至于第二列的问题,即两个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归园田居的教案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