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①确 实,无感触于现实,无哀乐于心,哪有名篇佳作?写作,就是要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这不仅仅是中学语 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高考语文作文基础等级的考点之一。合乎情理地引导学生去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是中学写作教学至关重要的方法之 一。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写作的动情点。 一、从理论上引导学生为情而造文 众所周知,人类自从有文字以来,就逐渐开始了写作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古希腊、古罗马以及我国周、秦以来,许多文论家逐步揭示了写作的规律,一些写作方面的专著和精辟的论述陆续问世。借鉴前人的经验,讨论今人的论著,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写作规律是大有帮助的。 作 为一位语文老师,就必须不失时机地从写作理论上给学生以指导。例如,两汉时的理论专著《毛诗序》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西晋文 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指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进一步指出: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革命导师列宁说过,假如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书评》)。别林斯基也说:感 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歌。可见,万物兴衰,引起文思;情因物感,文以情生。 从以上的专著或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文章的感情在于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②难怪鲁迅先生不无感慨地说:诗歌是本以发抒自己的热情的,发讫即罢;但也同意有共鸣的心弦。③无情,则无诗,无文,无一切文学艺术。这难道不就是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和爱,才能文。④的明证吗? 由 此看来,写作必须充满情感,表现情感,动人情感,不管对无情的物还是有情的人,作者都在使之形象的同时,也使之情感化,这样,才能撩拨读者的心弦,从而引 起共鸣。正是相融倍增其情,相悖倍衬其情,说到底,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吸收那些理论上有关感情真挚的精辟见解,进而能为情而造文。 二、从教材上引导学生以情而入文 现代著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