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学会“八借” 文起波澜

201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学会“八借” 文起波澜_第1页
1/5
201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学会“八借” 文起波澜_第2页
2/5
201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学会“八借” 文起波澜_第3页
3/5
语文:2011 高考作文技法:学会“八借”文起波澜看山与赏文,人们有一种共同的审美需求——不喜平。为什么?“平”则“直”,“直”则“板”,“板”则“无惊无喜、无趣无味”。游山者为之赏心悦目的是峰峦起伏,为之惊心动魄的悬崖飞瀑;赏文者喜欢的是旋绕于作者笔下的匠心独运、曲径通幽、富于变化。因而,不论是平时还是考试,如果写记叙性文章,应当力求使文章有波澜、有跌宕、有意蕴,才能获得读者的青睐。那么,叙事时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呢?下面向大家介绍常用的8 种借助、设置波澜的方法,同学们不妨一试。一、借助“悬念”法:悬念,是引起读者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其特点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矛盾冲突搁置起来,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如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就多次制造了悬念:年夜晚面馆快要打烊时,一个女人带了两个孩子来吃面。为何娘仨只吃一碗?为何来得如此晚?如果是经济拮据,为何不在自家吃更便宜的……一连串的悬念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心理。直到第三年再来吃面时,迷团才解开。可是,接着又出现了新的悬念……直到小说最后才柳暗花明,让读者长出一口气。二、借助“对比”法:对比是文章常用的方法之一。叙述事件时为了使故事中的人或事个性凸现、是非分明、主题深刻,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把人物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地方详细地记叙或着重描绘出来。如此,文章便有了波澜;一般说来,有几次对比就有几次波澜。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其形象所以能那么鲜明生动、令人难以忘怀,就是运用对比法塑造出来的。三、借助“巧合”法:巧合,事情凑巧相同或相合。这是写作中结构故事情节的一种重要的技法。生活中可能碰到一块,也可能碰不到一块的人或事恰巧碰到一块,两条或几条可交会也可不交会的因果链,凑巧交会在一起。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巧合,就是通过“巧”来结构故事、展开情节,从而表现人与人因偶然的原因而遇合、背离;或因偶然的事件、机会,人物命运发生各种变化或转机。如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是通过巧合法,来突出夫妻之间的情深意笃,从而催人泪下的。四、借助“抑扬”法:“抑”,即压抑、否定;“扬”,即振发、褒扬。即成语里所谓的“抑扬相生”,也就是说有抑有扬、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常见的欲扬先抑,即对人对事欲肯定先否定,欲赞美先批评,欲说好先说坏。通过前边的高扬或大抑,使情节的能量充分地蓄积,然后以“抬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1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学会“八借” 文起波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