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美读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翠,寂无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座。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柯,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久之。崔护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遏,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扃锁无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桃花却依然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以笑映悲,令人不禁感慨万千。牧童词张籍①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隔堤吹叶②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③!”注①张籍,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本诗是一首民歌体的政治讽刺诗。②吹叶:吹芦叶发声。③截尔头上角: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在路上需角脂润滑车轮,便派人去生截牛角,吓得百姓不敢牧牛。赏析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远远地放牛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放到这儿的牛可真多!可是讨厌的鸟儿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使牧童不能丢下牛不管,而和小伙伴在山坡上游玩嬉戏。牧童的小白牛很淘气,吃草时还不时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在寻找触角的对象吧?真叫人担心。此时有人卷着芦叶在堤的那一边吹口哨,于是牧童也卷着叶子吹起来应和,还不时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向牛发出警告:“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全诗十句,描写了一幅绝妙的牧牛图。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十分明快而深刻。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赏析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词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词人的感伤。面对残红褪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词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入词中。这首词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写的虽然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词人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祭父(节选)贾平凹父亲贾彦春,一生于乡间教书,退休在丹凤县棣花;年初胃癌复发,七个月后便卧床不起,饥饿疼痛,疼痛饥饿,受罪至第二十六天的傍晚,突然一个微笑而去世了。其时中秋将近,天降大雨,我还远在四百里之外,正预备着翌日赶回。在我小小的时候,我是害怕父亲的,他对我的严厉使我产生惧怕,和他单独在一起,我说不出一句话,极力想赶快逃脱。我恋爱的那阵,我的意见与父亲不一致,那年月政治的味道特浓,他害怕女方的家庭成分影响了我,他骂我,打我,吼过我“滚”。在他的一生中,我什么都听从他,唯那件事使他伤透了心。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出身已不再影响到个人的前途,但我的妻子并未记恨他,像女儿一样孝敬他,他又反过来说我眼光比他准,逢人夸说儿媳的好处,在最后的几年里每年都喜欢来城中我的小家中住一个时期。但我在他面前,似乎一直长不大,直到我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一次他来城里,见面递给我一支烟来吸,我才知道我成熟了,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同他商量。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又受家庭生计所累,他没有高官显禄的三朋,也没有腰缠万贯的四友,对于我成为作家,社会上开始有些虚名后,他曾是得意和自豪过。他交识的同行和相好免不了向他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