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教案(人民版选修三)重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过程、特点和影响;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难点:20 世纪八十年代美苏关系的变化和特点,美苏关系发展变化提供的启示【主干知识整合】一、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过程、特点和影响1.原因(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为“冷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美苏均势局面的形成: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英法等欧洲传统强国元气大伤;苏联成为惟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加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渐成均势格局。(3)矛盾激化: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冷战”。2.主要过程(1)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提出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上组建华约组织。3.特点(1)二战后美苏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2)在美苏双方争夺的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4.影响(1)美苏冷战,大搞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2)美苏控制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区局部冲突争端不断。(3)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1.原因(1)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2)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3)美苏“冷战”的威胁,造成世界不安宁。(4)局部战争的存在,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威胁。(5)社会主义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推动。(6)科学家们的努力。2.特点(1)广泛性:从运动参加者看,知名人士、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等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2)民主性:反战和平运动以集会、游行示威等和平抗议活动为主,基本上是合法斗争。(3)组织性强:召开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成立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和世界和平理事会,并发表宣言,提出了原则。(4)普遍性:运动范围涉及世界各国以及众多的国际组织。(5)深入性:既提出反对战争、保卫和平的原则性宣言,又创办维护和平的专门组织;既进行用心 爱心 专心1提示:美苏“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华约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标志。美苏冷战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