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一)之前下载的城市规划专业书单中有《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但始终没有看,也许源于对建筑学相关领域知之甚少而怀有的担忧看不懂的心结吧。昨天下午3点多,开头想起这本书来,开头阅读,没想到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到今日下午3点,不过24小时的时间,已经完整看完。由于建筑学是相关学科,不需要对书中提及的诸多建筑师和美术工或者其他相关人士有具体的了解,所以把正文完整地读完了。总体感觉是写的很棒,娓娓道来,他离我很近,像是在我对面与我谈天。还有写的很令人期盼,读此书的感觉让我回到了高校时读《基督山伯爵》的迫不及待读完的境地中。还记得《基督山伯爵》当时也许是1000多页,用了3天读完的,读完之后感觉酣畅淋漓,大呼痛快过瘾。自此后再看电视剧中关于报仇类似的情节,觉得都像是在对基督山伯爵的仿照。再回到《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或许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是对东京高第2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校建筑系讨论生院同学所做的5次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或许是因为我最近正对规划产生了特别剧烈的渴望,想系统学习城市规划,或许是因为他面对的讲座对象与我现在的初学规划状态特别贴合,我认为这本书对于刚刚转型的我,对于青年学子,对于还算年轻的人都有着启迪作用。因为书中有一条主线:20多岁时,应进行独立思索,应查找抱负,应为抱负做预备。为此,他自学了建筑,去欧洲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在旅行了进行思索。与国匠城2022年主题“读写行走”如出一辙。另外,在这本书中,也写了许多相关教材中看不到的东西,比方对勒科布西埃和密斯凡德罗性格的比较、建筑选用材料的比较等等。假如不了解这些内容,在讲授城市规划原理时,很简单有干巴巴的感觉,这样则丰富了课本内容。所以算是大开眼界了。回想起在高校时,读书时不加选择,全凭爱好,至今还特别怀念那段美妙的时间。虽然当时是清贫的,但精神世界是很丰富的。由于爱好常常在摇摆,这样挺好,那样也挺好,所以至今也没有在一个特地的领域有什第3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么作为,但我盼望能像安藤那样在20多岁熟悉的各领域的伴侣后来成为其工作的对象或者奠定了基础一样,他在40多岁甚至50多岁时通关了,我也能在将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能将自己对经济学、地理学、规划学的爱好和力量打成通关,收获一个有高度有深度的自己。安藤忠雄论建筑读后感(二)此书应是我从事与建筑息息相关行业以来第一次具体阅读的有关建筑理论的书。以前对建筑的泛泛理解在此书中也有了进一步的熟悉。究竟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阅读,只是在〈序〉中也引发了自己的一些稚嫩的思想。通过安藤忠雄老师的表述我知道了日本在60年月与中国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都是不安静的。但不同的是日本的经济以及各种文化并没有被动荡的政治而抑制,甚至此时期“新陈代谢概念的提出在其后的一些设计活动中都产生了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在中国,60年月对于国人来说却是一场噩梦,一切几乎停止,更不要说建筑理论、建筑思想第4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征,这些特征我想也正是通过建筑而表现出来的,建筑本身没有生命而言,但是因为有了人,有了人类思想的灌注,它便与人类一样给予了灵魂,布满了生气。美国以现代化而着称;巴黎的罗曼蒂克为世人皆知;日本的幽雅安静正象这个民族很具代表的浮世绘被关注着;中国的古典、神奇而朴实令世界叹为观止。因为对世界建筑目前的我知之甚少暂且没有也不敢妄加理论,在阅读《序》此篇其间让我对我国建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渊源让现代的我们有了更多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因为现代经济的进展要与世界接轨,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所以我们并不能沿用其建筑形式,现代的建筑更多了些商业化的意味,开发商总是求以有限的空间制造无限的价值,这个我们倒是可以理解。但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是否有爱护或良好的运用古建筑的责任和义务呢?第5页共8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