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刘震云写作及其他多年前张爱玲曾写过一篇散文--《洋人看京戏及其他》,今天我也是凑热闹,来做一点狗尾续貂的工作,说说刘震云,题目姑且定为《刘震云看写作及其他》。刘震云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很有个性的作家,不妥协,不媚俗,更不华众取宠。从《塔铺》到《单位》《新兵连》《官场》,刘以自己独特新颖的视角,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睿智的体悟,向我们介绍着众生百态。曾经他一度以“新写实”作家的身份驰骋文坛,《一地鸡毛》也成了经典中的经典,不仅是刘的经典,不仅是“新写实”的经典,更是整个中国的经典。一时之间,刘震云的大名风靡大街小巷。但就是就这个时候,他突然远离大众,彻底销声匿迹。大家等了整整八年,终于等来了他的“故乡系列”,尤其是长达二百二十万言的《故乡面和花朵》, 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的“ 精神小说”,如文所示:面是物质的象征,花朵是精神的象征。这部作品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彻底的清洗。柏拉图曾说:“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中国人是缺少这份雅致的,为什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千百年来,我们的祖辈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时时刻刻和死神做斗争,首要问题是温饱。而温饱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之后,并不等于万事具备,还有更多也更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市场经济体制还极不健全的情况下。所以刘适时地站了出来。作为一个农民作家,刘本身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同时,在城里生活多年的他,也已经深谙城市的生存法则,对一些新事物了解的更快更深。他是走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作家,这也是他作品无比自由灵活宽阔宏大的原因从《一腔废话》到《手机》,到《我叫刘跃进》再到《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总能一写惊人,发人深思。作为一位从河南走出去的作家,刘自觉的将其大部分视角放在河南,他熟悉河南的生活,熟悉河南的风土人情。在他笔下,每一个人都展示着自己独有的风姿,即使你是杀猪的,或是剃头的,抑或是一名三陪小姐。他的自己满腔热爱与切肤之痛融入自己的作品,三分调侃,三分幽默,三分戏谑,再加入木三分的体悟,成就了今天十二分成熟大气的他。很多时候,读他的作品你笑不出来的。中国人身上依然洗不掉的劣根性,中国人生存的卑微中国人直面人生那种让人窒息绝望的精神孤独。有人说刘震云的作品太拧巴,但到底是好作品,只是好看好读吗?经典作品可能不是畅销书但一定是长销书。刘的作品总能让人沉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