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50 多年的周恩来家人总理要求侄子一家到河南生活周恩来总理兄弟三人,他有两个胞弟,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周恩来没有后代,周恩溥有一个儿子叫周荣庆,周恩寿有 6 个子女。1945 年初,周恩溥在山东被国民党抓起来,让说出周恩来的去向,但他始 终没说,严刑拷打后没几天就含恨告别了人世。周恩来的亲人当中,还有大弟媳王兰芳和小弟周恩寿,这两人都在战争年代落下严重伤病,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正常上班。于是,周恩来就让他们提前退休了。从当时来看,如果正常退休能拿到 70%到 80%的工资,而提前退休的比例要小得多,这样一来生活就成了问题。于是,周总理就将两人的费用担了起来。周总理每月从自己 400 元的工资中,拿出 100 元给小弟,拿出 50 元给大弟媳,另外,看病吃药钱也是根据需要另出的。这种资助,一直持续到周恩寿的 6 个子女参加工作,持续到大弟媳王兰芳去世。当时,周总理专门交代侄子周荣庆:50 元钱是给你妈妈的,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周家的后代牢记总理的嘱托,住房简陋、生活清苦等,他们没抱怨过一句,没向组织上伸过一次手。并且,按照总理的要求,侄子周荣庆一家还来到了河南生活。当时,周荣庆在北京志愿军医院当宣传文化干事。抗美援朝结束后,军医院的人面临转业国家刚好提倡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锻炼。总理就对侄子说,你们到基层去吧,不要当官,当个工人最好。于是在 1957 年,周荣庆转业分配至河南一家卫校当宣传文化干事,母亲王兰芳也一同来到了河南。周荣庆是周恩来 7 个嫡亲侄辈中的老大。临行时,周总理专门送他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鼓励侄子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到河南不久,周荣庆又调到了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后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到焦作轮胎厂群英机械厂等单位工作,均是没有任何职务的普通员工。在焦作九里山钢铁厂,周荣庆结识了晋菊清。晋菊清来自焦作农村,招工到厂里“三八”炼钢炉工作。两人相处了大约半年,1959 年 1 月的一天,几位工友突然把晋菊清拉到一边,神秘地问她知道和谁谈对象吗?晋菊清有点摸不着头脑,说不就是老周吗?工友们说,周荣庆就是周总理的侄子!晋菊清惊呆了,气喘吁吁找周荣庆。当时,周荣庆正提着浆糊桶在厂区贴标语,面对劈头盖脸的发问,周荣庆只好回答说是真的,他是周恩来的侄子。晋菊清非常生气,说为什么不早说,你骗人,俺父母是农民,太不般配,不谈了!晋菊清说完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