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课前预习Ⅰ.必备基础(一定要记住呦!)一、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1.鸦片战争的目的:为了⑴ 并取得贸易暴利特权,英国决定发动鸦片战争。2.不平等条约的签订(1)第一次鸦片战争:《⑵ 》及其附件,《黄埔条约》《望厦条约》。(2 )第二次鸦片战争:①条约:《 ⑶ 》<< ⑷ >>等 11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同时允许外国人到 ⑸ 岸自由航行。③影响: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 中国 ⑹ ,扩大了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造成中国⑺ 的衰落。3.列强攫取中国海关关税权 (1)过程:协定关税肇始于《⑻ 》,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美《⑼ 》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议,中国从此失去了 ⑽ 《 ⑾ 》明文规定中国关税率为 5%,而且洋货运销内地只需交纳 2.5%的税额,免征一切 ⑿ 。(2)影响:中国海关关税权的丧失,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⒀ 的保护作用。4.中国向资本主义世界开放:此后,葡萄牙、比利时、荷兰等国也纷纷要求与清政府订约,取得英、美、法所享有的特权。中国的大门被迫向⒁ 开放。你填对了吗:⑴打开中国门户 ⑵南京条约 ⑶天津条约 ⑷北京条约 ⑸内地 ⑹内地 ⑺旧式航运业 ⑻南京条约 ⑼望厦条约 ⑽关税自主权 ⑾天津条约 ⑿内地税 ⒀ 民族经济 ⒁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丝、茶等农产品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1)原因:西方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⑴ ,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狂潮。(2)结果:对华倾销商品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从 1846 年起输入总额开始下降,以后lO 年间也没有太大的改变。2.第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进一步增多,关税再次降低。凭借 ⑵ 和⑶ 等特权,大量倾销商品。(2)结果:19 世纪 60 年代后,西方廉价商品大量涌入,涌向 ⑷ 乃至 ⑸ 。你填对了吗:⑴政治经济特权 ⑵低关税 ⑶子口税 ⑷通商口岸 ⑸内地三、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1.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地位及特点(1)地位:自给自足的⑴ 一直占据统治地位。(2)特点:⑵ 与 ⑶ 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⑷ ,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 ⑸ 。通常以 ⑹ 为单位,耕织结合。2.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1)原因:在 ⑺ 的冲击下,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⑻ 开始解体。(2)表现:①东南沿海的许多 ⑼ 和 ⑽ 纷纷破产(耕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