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三课3.1.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重点〗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难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运用“两点论”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素质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两点论、两分法、一点论基本概念。 理解: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含义; ②对待矛盾的科学态度。 运用: ①运用“两分法”去说明怎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一分为二”; ②运用“两分法”去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两手抓”。 能力方面: ⑴结合教材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论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点,观察、思考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坚持两分法、两点论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对待自己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和事,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重点解决办法】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这一原理是正确对待矛盾,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的哲学依据,是教育中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这一原理的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 "时时有矛盾"的问题,认识上常常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对这一重点问题的突破,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搞好分析与综合。《课程标准》在"理解"层次要求 "分析说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正如任何哲学观点不是靠归纳所得出的一样,"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也不是靠举例就能够说明问题,"事事"、"时时"是永远说不完的。所以,应该有 "分析说明"。但是,"分析说明"也不能是纯理论的,还需以较多的事实为基础。讲述矛盾普遍性原理,教材采取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指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之后,教材从 "事事有矛盾"和"时时有矛盾"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然后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概括出矛盾普遍性原理。 第一个方面 (事事有矛盾)是从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社会运动和人的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去分析的。在分析时,可选取学生不易理解或较为典型,对学生富于教育意义的事例,而对于那些学生己经学过的,基本上可以理解的事例,刚采取列举或由学生自己阅读的方式来处理。例如,对于社会运动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可重点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速度和效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种种矛盾,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用心 爱心 专心系》中以及多次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