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产业蓬勃进展,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有了极大提升。目前,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育中存在以下问题:人才培育以传统的教学讲授为主;人才培育目标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老师大多从高职院校到高职院校,行业从业经验太少甚至没有;实训设备建设不完善、更新滞后等问题。因此对数字媒体人才培育模式进行革新,推动成立专业工作室,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极具必要性,只有通过多方面努力,以工作室制度为推手,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企业满意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近年来,新兴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这让当代的传媒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新媒体层出不穷,成为了整个媒体产业的引领者,个别传统媒体行业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本世纪知识经济产业的重中之重。目前,全球数字媒体相关产业不断进展壮大,例如短视频制作,自媒体平台运营,虚拟现实应用以及全景漫游等产业都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媒体技术的更新而欣欣向荣。随着行业的蓬勃进展,数字媒体相关人才的需求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行业对于特定方向,如摄影摄像、影视剪辑、影视后期特技制作以及虚拟现实等方向的人才都有极大的需求。为应对社会需要,对接行业需求,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推行工作室制度,为企业提供具备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工作室制”人才培育模式的来源及意义 工作室制最早源于包豪斯学院,当时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理论依据是“艺术与技术的统一”,通过“作坊”来完成教学工作。在作坊中,设立大师、熟练工人以及学徒的分级标准,学生们通过项目制作进行学习,与老师或者有过项目制作经验的人一起完成学习任务。他们的教学成果直接以项目成果的方式展现,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展,软硬件设备的提升与更新,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在工作室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引入企业项目,为专业工作室给予企业特性,可以很好地形成“教学、实践、生产、讨论”四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都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同时也强化了老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讨论能力。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工作室,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为专业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 1.1 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性 近年来,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