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弟子规读后感1500字(一)不是因为学校的白校长和李老师提倡同学们在早读时朗诵《弟子规》,不是因为李老师在期末考试的家长会上就这篇文章做了精彩的演讲,不是因为老师也要求作家长的写出读后感,真的从来没有接触到这篇传诵程度仅次于《三字经》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惭愧。《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行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训练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于今日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根据中国的传统,百事孝为先,《弟子规》因此也将“入则孝”放在第2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一位。在这一部分将子女应尽的本分具体地阐述了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人子女应常怀有感恩之心。对亲人至孝,为国尽忠,也是“仁义礼”的表现。由于时代的局限,这章里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那就是指出父母的过失所用的方法,过于消极,放到今日来讲就是迂腐、愚孝和愚忠。应当有怎样的骨肉情、兄弟情?如何做到长幼有序?应当如何看待钱财?在“出则悌”这一章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应当就是儒家遵循的“礼”了,有“礼”家庭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谐。起居休息时应当怎么样?饮食时应当怎么样?穿衣戴帽时应当做到什么?走路时的步伐体态是如何的?遇到人时如何?独处时如何?借人东西时如何?“谨”这一章规定了言行举止的准则。我认为是“礼”的又一个延长,将它的内涵扩大,应当还有“慎独”的意思,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要问心无愧。这一章同样有我不能苟同的地方,那就是“斗闹场,绝勿近”,假如是正在进行的一场的以强凌弱的斗争,我们能袖手旁观吗?第3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路见不平一声吼”是否是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应当提倡的行为呢?“信”应当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叙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承上部分的“出则悌”、“谨”,启下部分的“泛爱众”。“信”更应当是我们今日的人们必需遵守的行为规范。假如大家都能诚恳守信,就不会有农夫工的工资需要总理的过问才能发到手;假如大家都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企业见利忘义,往奶粉里面掺三聚腈氨,造成千千万万的儿童遭受病痛的熬煎,家庭蒙受巨大的苦痛;假如大家都以诚信为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豆腐渣工程,大灾大难袭来时,国家也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损失;假如官员时刻把信义放在第一位,把为人民服务做为自己毕生的信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消失;假如大家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更加和谐,社会将会更加美妙。“信”这一章不光叙述一诺千金,还叙述了向别人应当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判,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信与智义”是相通的。第4页共9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泛爱众”这一章重点叙述了儒家“仁”的主题,那就是对待一切大众应当公平关爱,对待穷人不卑视,对待富人不巴结及怎样礼尚往来。我的理解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及孙中山先生提倡“博爱”,爱天下的芸芸众生。从小处说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这个“仁”延长出来那就是除了爱家人老师伴侣,还要爱人民,爱祖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亦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之要胸怀祖国,心忧天下。“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伴侣,向真正的伴侣学习什么。最终一章“余力学文”在以上应当尽自己本分的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给我们指出了直到今日仍旧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读书方法、藏书的陈设等等。读罢这千余字的文章,感慨万千,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