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打电话》教案三篇有关《打电话》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整理的《打电话》教案 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打电话》教案 篇 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P132—P133) 教材简析: 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教材安排了有关优化思想的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打电话”这个综合应用就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育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画图、模拟、推理等多种数学的方式探究事物隐含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合作沟通,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筹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对比,感悟数学思维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多种方案及发现最优方案的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最省时方案的内在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点题:老师直接板书课题——打电话 谈话:同学们打过电话吗?有没有想过打电话中会有一些数学问题?假如没想过,现在就想一想,可能会是怎样的数学问题呢? (让学生略微思考一下,而后请两三名同学回答。不管学生说什么,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假如刚好有学生说到了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老师顺势接上;假如没人说到,老师就自己提出。) 2、提出问题: 1)假如老师打电话给一名同学需要 1 分钟,那么老师打电话给2 名同学需要几分钟?给 3 名同学呢?假如要打给 1023 名同学呢?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大都会顺势答出要 2 分钟、3 分钟和1023 分钟,这正是我们期望的结果。当然,对最后一个问题,也许会有人说的不是 1023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