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很广,常用于合成氨生产,化肥制造(应用氨制造硫铵、硝铵、碳酸氢铵、尿素等化肥)、合成纤维、制革、医药、塑料、染料等制造业中。氨在常态下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液氨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液氨可作为冷冻剂。另外,在制碱、树脂、有机氰、氰化物、石油精炼等行业也常接触到氨。 氨极易溶解于水且溶解得很快。在常温下,1 体积水大约可溶解 700 体积氨气。氨在人体组织内遇水生成氨水,可以溶解组织蛋白质,与脂肪起皂化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氨水能破坏体内多种酶的活性,影响组织代谢;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烈刺激作用。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 在氨的生产制造、运输、贮存、使用中,假如出现管道、阀门、贮罐等损坏,可造成氨气泄漏,导致工作人员职业中毒事故的发生。 1 氨气危害表现 (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痛苦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堵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的氨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可诱发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个别病人吸入极浓的氨气可发生呼吸心跳停止。 (2)皮肤和眼睛接触的危害表现。 低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