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淘金者、战地记者杰克·伦敦 他们就在一个沉闷的下午到了道森。这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数不清的狗。巴克有时也碰到几条南方狗,可大多数还是野狼似的赫斯基狗。每天夜里,在九点、十二点和三点钟的时候,他们都定时唱起一首夜曲,一种神奇、怪异的吟唱,巴克愉快地加入了这种合唱当北极光在冷冷的夜空里闪耀,群星在寒冷中跳跃,白雪皑皑的大地冻麻了神经,这首赫斯基之歌可以算作生命的抗争,只不过它压低了调子,加上了如泣如诉的拖腔,因此更像是生命的诉状,是生存痛苦的表白。这种痛苦把巴克搅得心神不定 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中的一段。文中提到的道森,是加拿大育空地区的一座小城。一百年前,道森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一带重要的驿站。淘金潮裹挟着各色各样的人流过道森,他们来了,又去了。道森收留过他们,又遗忘了他们──只有一个人例外。1897年的秋天,一位21岁的美国青年也曾在道森街头徘徊。他的黄金梦最终破灭了,可是,道森在众多的得意者和失意者之中,独独记住了他。 1997年9月中旬,就在读者看到这本小说时,道森小城喧闹非凡,国际杰克伦敦节正在这里进行。作家和游客从北美和世界各地赶来,凭吊杰克伦敦,重温他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杰克伦敦(18761916)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著名作家,在美国作家里,要论作品在国外被翻译的数量和读者的广泛,几乎无人可以和他相比。如今,杰克伦敦作品的版本不计其数,有些作品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杰克伦敦一生多姿多彩,而且不甘平淡,常有惊世骇俗之举,因此,他到底是人以文名,还是文以人名,有时不易看得清楚;衡量杰克伦敦的那根准绳时松时紧,或者此松彼紧,也就不足为奇了。 杰克伦敦幼时贫困,历尽下层生活的艰辛。他执着社会主义理想,写过大量观点鲜亮的政文章章,他还顶住编辑的压力,常常在他的小说中插入社会批判的内容,有人称之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在麦卡锡时代冷战思维盛行的背景下,对杰克伦敦作品的评价一度成为文学批判界区分左派和右派的标准之一。直至今日,美国主流文学批判界对杰克伦敦的评价仍显得偏低。例如,《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杰克伦敦条目下只有这寥寥数行: 杰克伦敦,美国作家,生于旧金山。曾为水手、克朗代克的淘金者,战地记者。作品兼有浪漫和现实特色,常有残忍场面。最流行的作品有《荒野的呼唤》等。伦敦是一个社会主义者,在许多小册子和一些小说(例如《铁蹄》)中表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