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册《29 真正的生气》教学设计 课文叙述了炎热的暑假我和朋友途径西北地区的五棵树村。被汗水渍痛的我向一个小姑娘要水。那小姑娘经一位老妇人同意后,给了我一碗浑浊的水。我用这水洗脸,不想引起了老人和小姑娘极大的生气。文章语言生动细腻,描写细致入微,极具可读性。凸显了我国西北地区的人们饱受缺水之苦,视水如命的状况,再现了当地人民不愿屈从命运,为改变这一状况所做的巨大努力。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龟裂、苟延残喘、水窖、作孽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导致真正的生气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祖孙俩如何对待水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品悟人们对水的珍视。 3、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状况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水的珍视,懂得应该珍惜有限的水资源,并感动于祖孙俩克服缺水困难仍坚持植树护绿的行为。 教学重点: 了解导致真正的生气的原因。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祖孙俩如何对待水的句子,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品悟人们对水的珍视。 教学难点: 了解导致真正的生气的原因,懂得应该珍惜有限的水资源。 教学准备:ppt 教学方法: 1、通过图片和老师引语创设情境来营造学习氛围,拉近文本距离。 2、紧抓中心词一碗水与真正的生气来进行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立足文本进行说话训练为学生品悟课文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来自海南岛,你们去过海南岛吗?那里山清水秀,欢迎你们到那儿游玩。旅游总能让人身心愉快,可是有个人去游了我国的大西北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生齐读。)这是怎样的一碗水,能让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气?(板书:一碗水真正的生气)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 29 课《真正的生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板:谁生气?为什么生气?)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再与同桌沟通沟通。开始。(板书:读思议) 2、自读,思考,讨论。 3、沟通。(小姑娘与老妇人,因为我用一碗水洗脸)(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暑假里,我与朋友结伴西行,途经五棵树村时,请求一位小姑娘给一点水。在经得一位妇人同意后,小姑娘打开锁着的水窖,汲出一点水给我喝,而我却用这水来洗脸,这让他们生气极了。 三、深化文本,品读感悟 1、这是一碗怎样的水?(那水里竟漂移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