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省鹤壁市2024

河南省鹤壁市2024_第1页
1/9
河南省鹤壁市2024_第2页
2/9
河南省鹤壁市2024_第3页
3/9
河南省鹤壁市 2024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读经典,要有人文情境参加其中。人文情境,是指阅读经典或认知传统文化精髓所必备的、人同其心又同其情的“情境”。下面谈“学术情境”和“艺术情境”两点。 学术情境就是用求真的心态去认知经典。如何理解与营造阅读经典的学术情境,传统智慧依旧启迪无穷,可从如下学术关系来考察。 一是“博与精”。学习要博览群书,拓展视野,人们说“开卷有益”“世事洞明皆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读《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结合《诗经·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其学术背景是古老文化的生殖崇拜。博,才能“通”,通,才能达到“大方无隅”的境界。与博对应的是精,杜甫对作诗的要求是“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可谓精益求精。这种专心致志丝毫不苟且的精品意识,是我们学习经典中应汲取的精神力量。二是“渐与顿”。古代经典示求实、求知、求真之法,分渐悟与顿悟两类。孔子授学以“时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均是渐习而求知。与渐习对应的是顿悟。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弟子神秀最为优秀,作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柴房小僧惠能以为不佳,复作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前者明“渐”,后则倡“顿”,由此而被弘忍激赏,传衣钵于惠能,成为六祖。顿悟启迪智慧,激发主观能动性,揭示一种在求知求实之上的精神超越。三是“得与失”。学习经典,获得容易,舍得难,舍得就是舍去获得,即“失”。老子是大智慧者,他曾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林语堂有一句情人节的话:你假如爱一个人,不要给她九十九朵玫瑰。而给她喜爱吃的饱饱吃一顿。这或许是故意歪曲老子原意,但这种求“失”,与孔子的“安贫乐道”、孟子的“舍利取义”思想是默契的。 用审美的心态去认识经典、理解经典,在阅读经典时得到审美的趣味,这种互为是艺术情境。有人借用古代的“秋水蒹葭”“人面桃花”“红叶题诗”谈诗学中的执着、感逝与向咎,非常形象而精彩。这三段故事也能借助阅读经典而达致艺术情境的进阶程序!《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本是一首情诗,但其所表现的对美好事物之永恒追求,却对我们认识经典并付诸实践,以倡扬不懈努力的奉献精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南省鹤壁市2024

雏圣文化+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大量办公文档供您挑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