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_第1页
1/7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_第2页
2/7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_第3页
3/7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 篇 1 全国各地的七夕节风俗多半和牛郎织女有关。而洞头的七夕节在经历漫长的历史进展后融入了更多的民俗元素,除具有情人节元素外,更具有儿童节、成人节、乞巧节、女儿节、祈福节、感恩节的成分,其中儿童节、成人节的成分最重,这也和洞头特别的地理环境,渔业生产的高危险性有关,要求青少年必须早日成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有十分鲜亮的渔村特色。 洞头总人口 12.6 万,其中五分之三讲闽南语,其先人从福建泉州、惠安等地迁入,居民以渔业生产为主。“七夕”习俗最早从福建泉州随着人口迁徙传入洞头,主要分布在讲闽南语的北岙镇、东屏镇、元觉乡和霓屿乡等 50 个村居。习俗的祭拜程序、制作技艺等一直保留完整,原生态的民俗传承 300 多年,在当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24 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东岙村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 洞头和闽南地区一样,在七夕节当天要祭拜七仙女(口语上尊称为七星娘妈,文学作品写作七星夫人),这源于洞头岛上广泛流传的古老传说。很久以前,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体察人间疾苦善恶。王母扮成乞丐下凡,见有人用糯米饭捣油灰来砌坟墓,上前乞讨却遭到一顿鞭打。王母大怒,惊异世人如此糟践粮食、势利寡情。玉帝降灾人间,连旱三年,五谷不生,六亲不认,让大家“人吃人”!七仙女得知,半信半疑,也化作乞丐下凡人间,向一摆渡老伯乞讨,得知用糯米饭捣油灰砌坟墓的是财主,而很多穷苦人连糠菜饼都不一定吃得上。七仙女拿着糠菜饼上报天庭,但是君令如山,不能更改。于是七仙女再次下凡代行天令,用米粉印成人形馃饼,施舍给百姓,瘦小的孩子吃了后长得又高又壮。人们感念七仙女的恩德,把这种印有人形的馃饼取名“巧人儿”馃,年年七月初七制作;为了给七仙女下凡以后有个遮风挡雨的休息地,于是就扎出了“七星亭”,祭拜七仙女。大家希望自家孩子能得到七仙女的关照,快长大,便有了成人节的仪式。 在洞头,七夕来临前半个月左右,就有一些匠人做成“七星亭”售卖。凡有 16 岁以下孩子的家庭都要买。假如孩子刚好满 16 岁,就一定要买“圆亭”(有两层),假如孩子不足 16 岁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则买个扁亭(即平亭单层)亦可。近年来,大家的经济条件都提高了,所以扁亭几乎都没人买,匠人们也都不做了,反而是三层的圆亭风靡起来,更讲究的家庭还会买五层或七层的圆亭。 “七星亭”是用蔑扎纸糊彩描制成的,无论哪一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温州洞头七夕习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