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读后感这段时间看了《心理学与人类逆境》一书,觉得好多词都很生疏: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建设性焦虑、神经质焦虑等。罗洛·梅在读高校期间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1943年,他进入美国纽约的一所讨论院,拜新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为师,但后来他转向一条新的道路——存在分析,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作为心理治疗的基础。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它强调哲学讨论的对象应是单独的个人,它所讨论的一切,总是围围着“我个人生存,或者说我个人的存在毕竟有何意义”这一中心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总是把个人放在社会联系里,强调个风光临的逆境,以及个风光临逆境时产生的焦虑病苦、孤独、空虚等心情体验。存在主义哲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认为人有自由选择的力量,个人的价值完全取决于自已的自由选择。书中的有些章节我反复阅读,试图能更为清楚地理解。例如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P14:人类的逆境就是如此,它源自于人们同时将自己体验为主体与客体的力量。对于心理学、治疗以及令人满意的生活来说,两者都是必需的。我试举3个例子来理解:例1:心理询问师给患者做治疗。主体:在心理治疗中,将自己看做主体,将患者看做客体,这样的话就无法与患者产生共鸣,无法体验到他正在体验的东西,无法理解他的话语。客体:为了理解他人的语言,我们需要有进行主观移情的力量。(.9xwang.com)也就是把自己当做客体,把患者当做主体。我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体验,比如患者坚持二乘以二等于五,那么我不会想他得了哪一种精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神病,而要去探究这样的坚持对他的意义。逆境:每个人都具有同时将自己体验为主体与客体的力量,不断的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查找平衡点。但要理解我们所憎恨的某个人是很困难的。在做心理询问时,把自己当成客体,体验患者的体验。把自己当成主体,我站在他之外,不能一心想着他的表达是多么惊奇与毫无意义。而且我还要考虑他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以及在这样的状况下,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方法。查找平衡点的过程与力量就是人类的逆境。例2:一个学校生,一天晚上作业做到十二点,早上六点钟起不了床。爷爷:不能任凭迟到,常常迟到给老师带来的印象很差,怎么困都要去上学。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妈妈:孩子肯定很困,上学去会难过,身体发育受影响。所以想睡就多睡会吧。爷爷把孩子当成了客体,妈妈把孩子当成了主体。逆境:平衡点怎么确定?例3:老师在给孩子上课。主体:老师把自己看成主体。我在给孩子上课,假如我意识到我是在完成这个任务,在看到这些孩子不仔细听,我就会心生埋怨,生气。我那么仔细的预备了课件,口干舌燥地给大家讲课,你们竟然不领情!第5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客体:老师把自己看成客体。给孩子上课时意识到我在利用这个场合提高自己表达力量和检验自己表达方式和内容,而不是为了完成上司派给我的任务以此得到我的薪水,我会很温顺的看着这些不是很仔细听的孩子,对他们和这个任务心存感谢,同时有点点的愧疚(他们不仔细听,不得不承认跟我说得不能引起孩子共鸣有关,但是我不说愧疚,因为我也认同自己的不完善,不过分苛责自己,我允许自己渐渐变得越来越好)逆境:我们把自己当做是主体时,那么我们会觉得作为主体的我们是能掌控作为客体的自己,掌控自己的意志行为心情情感,我们有力量把自己当做客体,把自己做为操作对象,为了满意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的改造自己鞭笞自己,把自己改造成抱负中的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盼望自己对待自己的态度和对待别人的态度有所转变,让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比较、否定走向理解、进展(理解自己、他人,第6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进展自己、他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