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案初中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人教版 下面是我网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的概念 (3)知道二力平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认识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结论的进一步分析 2、对牛顿第一定律文字叙述的理解 3、怎样解释惯性现象 4、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34 页第 1 页自然段,看图 11.51。 ① 讨论沟通:课文列举了一类什么现象? 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但最终要停下来。 ②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所发生现象的观察。类似的例子请再举几个? (2)让学生做类似实验:将笔盒放在课本上,在桌面上用力拉动课本。笔盒随课本运动,停止用力看看笔盒是否还会运动? (3)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请你提一个相关的问题。如: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等。 (4)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假如要使一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这个力被撤消,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 让学生以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怎样进行实验呢? (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 35 页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① 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车进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