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加,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九象网23http://.9xwang.com一、改革和进展存在的问题(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多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责任不落实,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进展的一个核心问题。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根据市场经济理论,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淌、组合,而非政府行政主导。农村信用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社由于历史缘由,使其自建社以来的全部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目前,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的关键问题。(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详细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现有的很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别,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一长独大”的现象仍旧严峻。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员工素养普遍偏低,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内控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风险掌握力弱等问题。(四)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金融风险仍旧很大为了明晰产权关系,真正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国家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不仅发行了专项央行票据,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弥补或部分弥补了历年亏损挂账,减免了税收,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应当说,这些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于化解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改善资产质量,提高盈利力量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必需糊涂地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熟悉到,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冲突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风险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今后改革进展的问题仍旧不少。这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门槛”较高,“出门”困难,即使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旧较重,不良贷款总量仍旧很大,而且还有很多潜在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较小而亏损面、亏损额仍旧较大;拨备严峻不足,抗风险力量尚未得到明显增加;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许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质上仍旧是存款化股金,基础很不稳固;农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项风险拨备后实际资本充分率仍旧很低;内掌握度很不健全,案件时常发生,潜在风险不容乐观。(五)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经过改革,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的要求,由省级人民政府全面担当对辖内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和风险处置责任,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加强监管,省级政府依法管理、落实责任,信用社自我约束、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