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百恶孝为先》读后感《百恶孝为先》读后感――――与Q友子非鱼兄商榷二个月前,Q友子非鱼兄向在下示其大作,盼望在下有所发挥,在下应诺。今持续四年多的撰稿工作基本完成,故可分出精力,实践前言,乃虔诚尊敬研读、详考子非鱼所示《百恶孝为先》,感慨良深,兹敬为长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商榷于子非鱼兄,并与全部有缘共享。一、孝的内涵今日中国大陆支持儒家文化和“孝道”的人们,以及形形色色“反孝”、“反儒”、“反孔”的人们对于“孝”,必需关注儒家原典中第2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关于“孝”的特别关键,但不太为人提及的内涵,兹举如下数段:《礼记·祭义第二十四》说:“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犯难。敬可能也,安犯难。安可能也,卒犯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这是立足于自然亲情伦理关系上,说明为人子女者若偏执以物质经济来供给父母,仅是孝道中表面化的、特别低水平的表现。要做到为人做事,一生行为功过“不遗父母恶名”、“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才是个人私德的终极。甚至于《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则是努力为社会历史作出贡献,以造福社会的成就和荣誉,来回报父母哺育之恩的孝道的圆满。这就是基于传统孝道的原典儒家人生价值观。第3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在社会公德方面讲求诚信,“伴侣不信,非孝也”春秋时中小型诸侯国在反抗侵略中通常全民动员,全部的适龄男性,皆要投身卫国战斗,所以“战阵无勇,非孝也。”春秋时,还熟悉到资源爱护的“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祭统第二十五》:“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必需留意的是,孝顺、孝顺,是“顺于道”而孝,其原典本义不是盲目服从于父母、国君。自然的规章称“天道”、社会生活的规范称“人道”。伦,道理。自然的规律称天伦,社会生活的规章称人伦。顺应自然规章,尽到做人的社会本位职责,而得到的和谐的生活,称“天伦之乐”。《孝经》记载曾参问孔子说:“若夫慈祥、尊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回答:“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行以不争于第4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父,……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是孔子反对后世人所批判的愚孝的真实证据。所谓“争”就是坚持真理、正义。坚持真理、正义,就是“顺于道”不至于陷亲不义,而悖逆了伦理道德。“畜”的含义,要参考《周易》,《周易·小畜卦》说明力气有限、时机不成熟时,应当急躁反省自己,力求完善自己,积蓄力气,等待时机,不行莽撞行动。《周易·大畜卦》表明顺应天道、刚健笃实、坚守正道、日新其德、刚健进取、蓄养积聚自己的力气,最终获得积小成大的成就。无论国族文明进展或个人成就均如此。那什么是“道”的详细体现呢?《孝经》说:“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谐;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所谓“教民友爱,莫擅长孝”、“因亲以教爱。”也就是说,一个人对爱的体验,是从父子有亲的自然第5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伦理亲情开头的,而后渐次普及“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大爱”、“博爱”。欧洲经典作品《绿野仙踪》、《绿野仙踪》、《花木兰》、《天堂的孩子》、“小鬼当家”系列之《独拘束家》,无不呈现“家”的价值,无不将喜爱家作为核心价值观念。因为“家”有父母赐予子女纯粹的爱与幸福,家也是父母对子女担当无私的责任与付出的地方,是体现责任的地方。“家”代表永恒人性,中华民族的训练,立足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之间的爱,而后将此体验推已及人,而后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