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话 阅读答案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小说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矛盾冲突:吴县长渴望从父亲那里了解民情,但老汉却总拿官话、套话来回答儿子的问题。 B.小说中的细节描写看似随意,实则有用意,如吴县长母亲帮老汉“抚平衣襟”的细节,就为后文老汉说出儿子想听的“知己话”埋下了伏笔。 C.吴县长问老汉什么时候心里最舒坦,老汉抬起头来看着天上的景象,心驰神往,如痴如醉,因为在老汉看来与儿子相聚最舒坦,无需多言。 D.小说中老汉的话语源自最真实的生活,里面包含着农村生活的具体场景,朴实自然,非常符合老汉作为一个农民的身份。 E.小说通过父子两人的对话,讽刺了某些官员在官场上不听真话、不说真话,甚至在生活中分不清什么是“知己话”的现象。 19.文中画线部分所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 分) 20.本文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从下面所给的人物语言中任选两处加以赏析。(6 分) ① 非常非常灵验!我举手投足之间,他们就改变了话题,所以那个时候最舒坦最满意!爸,你是没有体验过,那才叫……打个比方吧,那才叫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 ② 老人家,你这又是迎接上级检查的话! ③ 我得煞费苦心地察言观色,注意动向,哪怕人家眨眨眼挠挠头吐口痰,我也得用心琢磨琢磨,品品什么味道。稍有不慎,一句话错了,就会后悔莫及,寝食不安…… ④ 同志,你站住!我还没说散会,你怎么敢走?回来! 18.A C (4 分) 19.(本题 5 分)景物特点:清冷、朦胧。(1 分) 作用:交代时间和天气的变化;与上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形成反差,暗示父子间的谈话已不再和谐;衬托老汉听完儿子的“知己话”后内心的失望心凉;又为“女人”出场做好铺垫,推动了情节的进展。(4 分,每个要点 1 分) 20. 答案示例: ① 吴县长回答父亲自己什么时候最舒坦最满意时,“非常非常灵验”一句中“非常”反复,把那份沾沾自喜的心理、得意洋洋的神情表现得活灵活现;“我是太阳,他们都是向日葵!”的比方,又让吴县长志得意满、以自我为中心的霸道形象跃然纸上。 ② 吴县长觉得父亲的话不够真诚,指出父亲说的是“大路话”时,用“老人家”来称呼父亲,这是县长在“语重心长”地启发引导百姓,好一副虚伪做作的官员嘴脸! ③ 吴县长回答父亲什么时候最慌乱没底最着急时,只要领导“眨眨眼挠挠头吐口痰,我也得用心琢磨琢磨,品品什么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