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腾龙洞导游词(1)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腾龙洞地窖公园旅游。腾龙洞地窖公园总面积69平方公里,其西南起于腾龙洞洞口,与明岩峡峡谷景区相连;西北抵于黑洞洞口,与雪照河峡谷景区相通,总体上呈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展布,是一个沿清江河谷延长的狭长景区。区内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现已开发的主要景区有二:一为腾龙洞旱洞景区;一为落水洞水洞景区。二景区距利川市城约6.8公里,集山、水、洞、林、石、峡于一体,溶雄、险、奇、幽、秀于一炉,声誉远播,遐迩著名。女士们,先生们:我们今日的旅游线路是先游腾龙洞旱洞,后览落水洞水洞,一路虽然有惊无险,但洞内路小光弱,岔洞伏流,地势简单,请大家千万不要单独行动,肯定要留意平安。腾龙洞整个地窖群共有上下五层,其中大小支洞300余个,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中有水,水洞相连,构成了一个浩大第2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而雄奇的地窖景观。洞内空气流畅,四季恒温18℃,是旅游、疗养、地质考察的绝妙所在,腾龙洞洞口高74米,宽64米,已经探明的地窖长度为52.8公里,地窖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洞内高山高达125米,地窖最高处237米,最宽处174米。洞中共有150余个洞厅,象形石140余种。1988年经25名中外地窖专家,历时32天实地考察论证,腾龙洞属中国已探明的最大溶洞,神州第一;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长地窖中排名第七,属世界特级地窖之一,为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腾龙洞古名干洞、硝洞。清光绪《利川县志》记载:干洞有硝。光绪十年(1884年),有采硝者十余人,秉烛而入数十里,惧而返。洞中状况除从洞口至圆堂关,古代硝客稍有了解外,千万年来,腾龙洞传奇百出,始终是一个巨大而神奇的庞然大物,早在1985年,华中理工高校古建系教授张良皋那篇《利川落水洞应当夺得世界名次》的文章发表后,一石击起千层浪,很快便在利川掀起了一个探测腾龙洞的热潮,探险队由县人武部官兵六人组成,部长张国芳任队长,政委易少玉任指导员。从1985年6第3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月至1986年10月,经过困难的探测,逐步揭开了腾龙洞神奇的面纱。女士们,先生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探险队员踏勘的捷径,到腾龙洞去作一次奇妙的巡游吧!从洞口到圆堂关是探险队第一天的行程。先不说洞里,就在洞外,好比一篇绝妙的文章,先声夺人的开头,一下就把人们惊呆了!你看,腾龙洞顶上那雄奇的白岩,像不像一艘巨大的天船游览在蓝天之中,仰天长啸,高大的洞口有如梯形,淡青中泛着粉绿的洞壁下长满了灌木和野花。极目注视,在侧壁的万丈高崖上,有一蓬墨绿的植物在微风中晃动,传奇那是一株灵芝,古时常有巨蟒缠绕守护。其实,那并不是灵芝,而是一株古老的黄莲。利川是闻名的黄莲之乡,也不知是那只小鸟的功劳,竟把黄莲的种子播撒到了这人们根本无法采摘的地方。吱喳的小鸟在洞顶飘舞,一股清泉从洞顶甩落下来,便被无形的空气撕得粉碎。走到近前,这74米高,64米宽的洞口和人们的身躯相比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反差。这时,人都似乎变得轻了、小了,又有谁不叹服这鬼斧神工的腾龙洞口呢!第4页共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一进洞门,迎面便是一个大厅。大厅面积15万平方米,由于蚀余和岩石垮坍,在大厅的顶板上形成了一只巨大的孔雀,孔雀仰头扬冠,彩屏如扇石一样绽开,恰像正在向远方的来客致意,所以这个大厅又名孔雀迎宾大厅。大厅本是古人筑灶熬制硝盐的地方,探险队初进洞时,本有一个个直径2-3米的硝坑,星罗棋布的散布在大厅的底部。现在,这些古代的化学工场,几乎荡然无存,只在洞壁左侧留下了一二个硝坑和灶孔的遗址,使我们还能领悟古人熬制土硝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欣慰。从洞口到圆堂关,距离大约2000余米,除开迎宾大厅外,还要爬过一座峥嵘的石山和穿过两座洞内的大厅,登山当登珠峰,览胜应游腾龙。这是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牧所书,撰刻于洞壁右侧。越往里走,景致越奇。数以千计的蝙蝠在洞中飘舞,有如一道道黑色的闪电;一个个明白如镜的豕潭,把洞壁、洞额以及洞外的山峰倒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