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导究式教学初探 新课程指出: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应努力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为此,我校制定了导究式教学讨论方案。在社会科教学讨论中,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以情导究 情即情感。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是社会教学的重要一环。在社会课学习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又将影响他们学习的进程。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首先是课前激情。学习新课前,引人入胜的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一首琅琅上口的儿歌、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或地图、几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或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等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火花。如学习《学校的环境》一课时,老师简笔勾勒出学校教学楼的样子,引导学生说:这座楼房像什么?她的旁边还应添上什么?等导入新课,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是课中入情,这是社会课的关键环节,让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探究蕴含在教材中的社会生活常识,同时沟通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桥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如学习《小小一粒米》时,学生知道了小小一粒米,来得不容易的道理,萌发了爱惜粮食的情感。老师可相机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深化探究。有的学生联想到收获季节时,父母亲忙于粮食收割,一日三餐中,只有早餐是在家中用食的,深感粒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有的学生从水槽边寄宿生淘米时遗漏的成堆的米粒说起,言语之中充满着痛惜与指责之情。这样以情导究,对学生爱惜粮食的情感培育可谓水到渠成。 再次是课末移情。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生活常识后,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移情,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 二、以境导究 境即情境。这里的情境包括教材情境、老师创设的情境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情境等。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情境,能有效促使学生参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进展,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就老师创设情境而言,老师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使学习《社会》成为学生乐于参加、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创设情境时,亦应有老师情感的参加,需要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