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科技期刊在我国的科学探究和讨论制度中仅仅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而实际上,科技期刊不仅被认为是宽阔科技工进行学术沟通的平台,还是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媒介和载体[1],更是科技转化的桥梁纽带。目前,科技期刊的作用和角色功能日益多元化,逐步朝着引导科学讨论进展方向、保障科学讨论质量、服务社会需要、推动科学进展等方向转变[2]。 1 我国科技期刊进展现状 根据《中国科技期刊进展蓝皮书(2024)》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我国的科技期刊出版总量 4958 种,仅次于美国的12274 种和英国的 6214 种。2024—2024 年,全球范围内共有 16 个国家的发表文章数量超过 30 万篇,美英两个传统科技强国在期刊出版物数量、发表文章数量、影响力等方面均居世界前两位,优势明显;中国发表的文章数量居世界第 2 位,中国期刊的发文数量排在世界第 5 位,期刊引文影响力居第 10 位[3]。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杨卫主任在 2024 年 8 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明确指出,我国科技期刊进展相对滞后,面临文章收录流失情况严峻、期刊规模化小且数量少、学科分区分散不均、期刊总数量增长率较慢 4 个方面的难题[4]。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通报》主编高福认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的进展与科学讨论水平的提高、期刊的服务质量与科技工的期望、期刊的作用与其所要承载的社会责任都不完全匹配[5]。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鹏认为,分散办刊严重制约了期刊进展,造成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缺乏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高端品牌期刊[6]。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升华认为,市场化不足对我国科技期刊的集团化、规模化进展造成严重制约[7]。《经济学家》编辑部编辑朱文佩认为,与欧美等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强国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在整体质量、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期刊的传播力远远赶不上我国科研水平的进步与提升[8]。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进展,改变科技期刊进展严重滞后于科学讨论水平的现状,建立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办法,支持我国科技期刊进展。2024 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始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24 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共同提出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2024 年,中国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