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八) 教学目标 1.发现词语间的停顿多用顿号,有时也可以用逗号。 2.积累介绍学习方法的成语。 3.沟通自己学习语文的方法,了解学习语文的多种途径。 4.引导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与大家沟通,训练学生搜集、整理、讲述故事的能力。 5.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快乐的节日,进行习作练习。 (要求:把过节的情景写具体,感受写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关于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图画或录像带。 2《西游记》录像的片断。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激趣,回顾导入。 (1)出示例句 1:三孔是指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孔林。 例句 2:今日菜市场上的菜可真多啊,有萝卜、茄子、白菜、西红柿等。 (2)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列词语间停顿的时间短,就用顿号,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较多(生也可举例)。 2.比较,拓展新知。 出示例句 3: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1)通过朗读,比较,例句 1、例句 2 和例句 3 的标点有什么不同? (2)学生沟通。 (3)发现规律:词语之间的停顿多用顿号,但有时为了表达需要,也可以用逗号。 3.练习,巩固运用。 二、语海拾贝 1.生自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成语。 2.小组沟通:你了解哪些成语的意思? 3.集体汇报:你对哪个词还不了解? 4.齐读,边读边想:这些成语都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读记,读背成语。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适当用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三、互动平台 1.自读互动平台。 2.分角色抽生朗读人物的对话。 3.你从人物的对话中了解了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先小组沟通,再集体汇报。(网络、图书、电视、报纸、参观、访问、旅游等途径) 5.你曾经用哪种途径了解了什么知识?与同桌沟通沟通。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从多种途径,采纳多种方式,多留心、多记载、多了解,去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 作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筹备故事会。 四、口语交际(可在互动平台的基础上,设计语文活动课) 1.明确目的: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会。 2.点明概念:通过上一节课查找资料,你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如书法、国画、京剧、评书、相声、地方戏曲、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