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摘要近年来,课堂提问已逐渐变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着教师教学的是否到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否完全。本论文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较为深入,详细的探讨。本文首先主要阐述课堂提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其次简要描述了现代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通过分析总结,得出优点和不足,为下面的设计与实施做准备。然后围绕课堂提问的设计,根据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确定有效性,趣味性,发散性三个设计原则。最后是整篇论文的重点,主要从两方面,一是改善教师教学理念,二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体提出数条可实施的措施和方法。关键字:小学课堂;教师提问;设计理念;提问措施绪论(一)研究目的及意义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有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关注也较多,针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儿童在小学处于一种至关重要的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好,养成积极向上的态度,从而也使得教师有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课堂上提问的技巧与实施就显得尤其重要。第一,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技巧去设计问题,其次,关注提问的艺术性,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引起好的回应,还可以鼓励学生进步,踊跃回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说明课堂提问也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给予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还是进行课堂反馈的基本方式。(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经过阅读“教师课堂提问”的大量论文,期刊,报刊等,自我整理,汇总出与本研究相关的篇章,提取部分主要观点分类总结,同时在理解的前提下展开自主研究。2.案例分析法本文通过自身在学校见习和实习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从其他文献资料中获得的案例进行简要阐述和分析,再整理提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恰当的解决策略加以改正。3.观察法本文以XX市XXX小学的学生为观察对象,通过对五年级三班,四班,语文和数学课堂的听课进行观察记录,分类整理,总结出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再依据理论知识进行能力提升。一、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作用与不足(一)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启发性。我国一直以来都尊崇儒学,尊崇孔子,《论语述而》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在主张启发式教学,由教师布置一项任务,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初现提问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一味地讲述,阅读和背诵。同时古代西方的教育中,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认为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讨论知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提问的影子,教师运用提问题来教导学生思考,从而学习到知识[1]。其次,有效性。我国渐渐注意到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课前的备课,设计问题,有些教师将重点放在问题的有效性上,杨吉瑞的《文本•学生•教师——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中提到,“怎样的问题才算有效?有效的问题应以是否围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着眼于以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是否引导学生长时间、深层次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作为检验标准。”在这些方面,现阶段的教师虽然已经注意到,但做得还有所欠缺,还可以继续完善。最后,重要性。“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s)和白拉克(Bellack)在一九一二年时提出的,他们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小学教师平均一节课提出三百九十余道问题,并且用课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提问题、回答和评价。至一九六六年时,他们又进行了研究,教师要用百分之七十二的课堂时间进行上述活动。可以看出课堂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拥有多么大的地位[2]。(二)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不足1.“无意义提问”重复出现本文定义的“无意义提问”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重复多次非正式口语化的,对所学知识没有价值和帮助的,与教学无关且缺乏实际意义的一系列问题。我曾旁听过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讲一篇写人的课文时,总是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听到教师问学生们,“大家说是不是啊?”“主人公这样做对不对呢?”“同学们,你们要不要像文中的某某某一样勇敢聪明呢?”这些问题最后的落脚点不外乎是“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诸如此类的词语。面对这一类的问题,学生们通常都是集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