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 2.1 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及局限性。(重点) 2.了解人类中心论的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及局限性。(重点) 3.了解人地伙伴论的历史背景、核心思想及影响。(重点) 4.比较三种人地关系的主要观点、彼此间的不同与联系,分析演变的原因。(难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内 容产生背景核心思想影 响[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有没有环境问题?知识点二、人类中心论1. 人 类 中 心 论 忽 略 了 对 的 影 响 , 其 结 果 是 。2.讨论环境与发展的悲观派与乐观派的观点,分析两种观点积极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知识点三、人地伙伴论1.人地伙伴论倡导人类在积极 、 和 的基础上, 、 、 地 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2.试分析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问题探究]怎样理解环境问题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典例剖析]1.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时期的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题)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 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 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2.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 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 D.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 世纪 70 年代【课堂反馈】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说法,体现了 ( ) A.人定胜天的思想 B.天人合一的思想 C.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2.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 A.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C.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D.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3.下列行为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C.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我国古代道家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据此回答 4—5 题。4. “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 ) A.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5.这种人地关系作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