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考研经验谈 回顾这段路,好像发生了许多事,改变了很多,但又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一般。 一、考研路上有个研友很重要 我报考的是上海大学世界史,有幸的是室友报考了上海大学中国史,我们正好可以互相陪伴。如愿的是两个都考上了。 二、找到坚持的动力 复试通过后,有人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中途放弃?我毫不犹豫回答说:“没有”。 记得才开始准备考研时,会常常去听一些考研分享会。有一次,一个学姐说,一定要找到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我回来后,仔细得想了想,假如真的要找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出国”。正好上海大学世界史与国外许多学校有沟通,出国也方便。于是我就把我的“出国梦”押在了考研上,托付于上海大学了。后来真的每次难熬的时候,我都会记得我的“出国梦”还等着我! 三、专业课一定要重视基础 我自己在这上面吃了亏。首先是自己专业基础原来薄弱,而且在开始复习没有规划,毫无进度,看六卷本,好像没啥印象,把教材当成小说看,也没有对问题进行总结。这样效果真的不好。真正高强度是最后三个月。基本每天都是“背”读。我自己找到往年真题,专门用一个本子把题目总结出来。考前就讨论真题去了。因为听说上海大学很重视真题,而且还可能重复考。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就把统考用的长孙博的论述抛于一边了。谁知初试时,看到题目,自己都傻了。不是说有多难,而是自己背了的几乎没考。完全凭自己的老本胡编乱邹。那时真的是庆幸自己是科班出身,牵强懂得一二。考完回来,大家不免会讨论题目,我们寝室有三个统考的,都在吐槽统考的坑人什么的,题目都没见过。问了我们考的题,说这些都是长孙博论述题上的呀,很常规。后来我翻了翻那本书,假如考前有这觉悟多好呀。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假如你基础不好,就不要一味去信任,去讨论真题。先把基础弄扎实再说。真题只是提供一个方向而已。 重视基础的事在复试时也给我一定教训! 复试前了解到上海大学复试只考两道简答,两道论述和一道英文翻译。而且考的题目很大,不会考很细。所以我在准备复试时,没有看初试那些书。就看了看期刊动态和专业专著。同样让我意外的是,笔试的`题目发下来,一看是十二个题,居然还有名次解释。(这个时候都忘差不多了),马上就懵了。许多名次都似曾相识,但确切内容写不出。监考老师,走到我旁边看了下,我的脸马上刷一下通红。所以,重要的事,说三遍,一定要重视基础。有了基础咋们再来谈讨论真题。 四、要和周围考研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