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读后感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读后感最终把这套书细细读完了。我最早关注《伦敦新闻画报》是因为里面的许多木刻版画和石印版画是以照片为摹本的,这和中国早期摄影史息息相关,是我讨论的方向,后来发觉,除了图像,文字也很值得深读,最终还选一部分该画报中和中国有关的部分翻译出版了《近代中国的反光镜》。这次拿到沈泓老师翻译的这套《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很兴奋,因为我始终很鄙视沈泓老师,他之前出版过的几本书对我都有很大关心,而且我知道这套书的工作他已经做了许多年,最终到出成果的时候了。从马可波罗起世界就在观看中国了解中国,探险家、商人和使臣们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带回国内并传播出去,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荷兰使团的纽霍夫、英国使团的威廉亚历山大等等,反观中国,情愿去了解世界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现在去翻看当时世界怎么观看我们或者说看到了我们的什么,多少有第2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助于现在的我们去了解过去的中国。特殊是,假如把时间线拉长,从明末到现在,从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应当可以发觉他们对中国了解的变化和态度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背后的缘由,这部分内容应当会很好玩,或者值得思索。当时西方的对中国的“新闻报道”虽然有不精确、臆测或扭曲的地方,不能严谨到作为正史,但究竟供应了另外一个可以端详或佐证正史的视角,我想,这可能也是这套书被定名“遗忘在西方的中国史”的缘由。最终,我还是一贯厌烦地说些负面话。我对图像的质量比较敏感,这些早期画报原作中的插图很精致,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但究竟原作的获得不简单,所以书中图像的质量不太符合我的标准;此外,书中还有些没能避开的小错,比如上卷中P219和P223的配图一样,但图说不一样。无论如何,瑕不掩瑜,这是一套值得珍藏的好书,里面有和编辑的辛苦付出,我更期盼他们后续将推出的1873年以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