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信贷风险的管理透析关键词:地方融资;运作模式;信贷风险摘要:文章通过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模式的讨论,分析了其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应对风险的相关措施以及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信贷投放大幅增长,地方融资平台已成为引人注目的融资主体,但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进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信贷风险方面的管理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引言自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在高速信贷投放的主体中,地方融资平台是其中表现活跃、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成为拉动投资、拓展项目配套资金缺口的有效途径,有力支持了各地建设和经济进展,尤其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融资平台的快速进展和融资模式的迅猛扩张也引发了对地方政府信贷风险问题的担忧和质疑。具体问题表现在:部分投融资平台过度负债,未来偿债负担明显超过当地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投向过于单一,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等。二、地方融资平台的现状——以四川省为例(一)现有地方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地方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方式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地处中国西部的四川省,其地方融资平台进展借鉴了国内外成功和先进的地方融资平台运作模式,进行金融创新和融资改革,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进展。近年来,在四川的银行机构设置日益增多,逐步呈现多元化格局。在融资平台的运作方式上,四川省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实践,主要表现在: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优化贷款结构,改善银行资产质量;开展上市公司股改、清欠工作;开展产权交易,明晰企业产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调剂企业闲置资产,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组、改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利用外资,实现企业资产重组,盘活国有资产,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利用国债资金进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保险业、期货业的进展;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通过 BOT 等方式引入民间资金,发行企业债券等。(二)各机构在地方融资平台中的作用以及其相互关系四川省地方融资平台运作主要涉及四川省银监局、省中小企业局和各银行金融机构三个主体,其相互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