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监管的政策失败综述摘要:本文以意识形态的刚性,认知的局限性,临时性政策代替法律、法规,多元利益的冲突,政策的变动无常,政策与环境的冲突等为着眼点,剖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中的政策失败成因。关键词:证券市场监管政策失败我国证券系统腐败严重,与政府政策的失败是分不开的。导致我国证券系统政策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意识形态的刚性意识形态指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一套信仰体系。意识形态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负面作用:一是意识形态具有过滤器的作用,阻碍了真实信息的传达;二是过于坚持的信仰会影响对实际问题的了解,造成认知失去协调,从而使信念和实际现状产生强烈的冲突。在我国证券市场进展的初期,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计划经济,必须是公有制占主体,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理必须深化到微观层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经济管理制度。在这种意识形态下,原来应该实行的·些符合国际证券市场惯例的治理理念和原则,却因加上了意识形态的标签,而导致政策的失败。比如,证券市场本应是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但我们的政策排斥和限制非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的上市,再加上对上市额度的限制,使我们的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相对公平、自由的竞争市场。再如,我们原来错误的坚信社会主义经济就应是国家对所有企业的控股,以致在企业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为确保国家的控股地位,仅仅分拆出 1/3 的股份进入市场流通,而占 2/3 份额的国有股却是不上市流通的,这就形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畸形股份制企业。既然在证券市场上无法实现完整的产权交易,那么证券市场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市场。即使在当时有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正确的意见,但也不敢冒意识形态的政治风险而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之后,这一问题不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就无法与国际接轨,证券市场的进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已积累了 3 万多亿左右的市值,而市场的流通股仅有 l 亿多的市值,国有股怎么流通的了?从 2001 年 6 月份开始,仅仅实行新股发行 10%的国有股减持,股票 A 股指数就从 2240 点一路跌到l0 月份的 1514 点,吓得国家赶快紧急叫了暂停。这种由于意识形态的刚性所造成的国有股非流通问题,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最大的痛。二、认知的局限性从 1992 年全国统一证券市场与监管模式的形成至今,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走过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