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提升校园招聘效率的招式第一招:火眼金睛,寻聘人才第一式:分时招聘。校园招聘的时间点可总结为:金 9 银 10,金 3 银 4。11 月前主要为优秀毕业生签约或者毕业生的保底合约,3 月部分考研、国考失利后的学生开始择业,5 月企业实习结束未签约的学生开始择业。为契合毕业生求职及签约习惯,用人单位可尝试分时招聘:一是巧夺先机,锁定重点学校及重点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于 9 月、10 月入校招聘,抢在第一个签约高峰到来前完成优秀人才引入。二是重点补充,根据第一轮招聘结果对缺口较多的地域、专业进行针对性的补充,于次年3 月启动,可吸引考研或国考失利、实习归来仍未就业的毕业生,以及经过多家应聘失利求职观念更趋于成熟的`毕业生参加。第二式:量化简历。鉴于网申的逐步推广使用,用人单位接收的简历数量多,信息广,资格筛选难度较大。可尝试在招聘系统中搭建简历积分体系,包含学历、院校、专业、社会实践、获奖情况、生源地等维度,并根据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确定各维度的分数,由招聘系统对海量简历进行积分排序,通过量化管理实现高效的简历初筛:一是简历初筛规矩明确,用数据说话;二是确保初筛人员的质量;三是各地域及各专业的充裕度保持基本一致。今后可通过笔试、面试成绩与简历筛选过程中各项评分维度的对比分析,重新效验积分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加筛选的区分度及有效性。第三式:重点突破。用人单位可对往年招收毕业生进行回顾分析,圈定质优的院校及专业,作为首轮招聘的重点抢挖对象。对事先圈定的重点院系提前接洽,通过校内渠道发布招聘信息,重点编写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学业成绩等资料,借助院校的力量,增加企业、院校与学生的信息传递,更好识别优秀毕业生。第四式:文化匹配。对入司的优秀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提炼与企业文化因子相匹配的思想行为表象,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匹配度测试问卷,并将该问卷纳入校园招聘报名的填写项目,作为考量维度之一,提高人员筛选的针对性及效率,确保新进人员能够认同、传承公司企业文化上的 DNA。第五式:企业实习。提供部分岗位给学生实习实践,如同给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了一次双选的机会,互惠互利好处多。对企业而言:一是提前锁定优秀毕业生,提高招聘质量;二是全面考量毕业生,降低招聘风险;三是实习阶段可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对毕业生而言:一是提前了解企业现状,验证企业宣传的真实性;二是积累经验,入职后可快速上手,缩短适应期。第二招:攻心计,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