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班学生科学教育活动方案适合小班学生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种子大小、颜色、能否食用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 2、知道种子的用途,进展幼儿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 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沟通。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过程 1、展示老师准备的种子,让幼儿自由观察。 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吗? 识别有困难的种子可参看图标。 2、老师:这么多的种子,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 (1)老师提示可按“能否食用”把能吃的种子放在盒中,不能吃的放在篮子里。 (2)让幼儿想一想还能怎样分(鼓舞幼儿相互议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 (引导幼儿发现可以按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来分类。) 幼 1:把水稻、黄豆放在一起。枇杷、苹果、青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 幼 2:把枇杷、黄豆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大),苹果、西瓜、水稻、青菜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小)。 幼 3:把青菜、黄豆、枇杷的种子放在一起(是圆的),把水稻、苹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有点尖)。 3、师:你知道种子有什么用处吗? 幼 1:西瓜、南瓜、水稻的种子可以吃。 幼 2:枇杷的种子可以种,会长出枇杷树…… 老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有的种子能吃,有的不能吃;种子都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 评析:老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转移点,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 活动反思 关于种子,根据传统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大班进行,而这个从寻找→种植的系列活动却使小班孩子自始至终沉醉在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 活动设计的成功,不仅在于老师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老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如,老师借助幼儿吃水果这一日常生活环节,作为支持孩子寻找种子的探究活动,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和老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相比,对孩子、对老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适合小班学生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2 1、知道常见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内部形态特点,感受水果外在和内部结构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种吃法、知道多吃水果营养好。 3、学习用形容词表述观察结果。 幼儿自带一个水果。老师准备不同种类的水果各一个,一把水果刀。每组一个盘子、盘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