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元宵节的习俗元宵节习俗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眠,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进行盛大的晚会,以款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到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快,喧闹特别。在唐代进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进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灿烂,极为壮丽。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惩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喧闹。《东京梦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喧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射通宵.鼓乐游乐.吵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旧壮丽。日期缩短为五天,始终连续到今日。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进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嬉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头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盼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才智又饶有爱好,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头消失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嬉戏。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吵闹尤为热闹,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爱好,简单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