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现代史第 7 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外交成就二.核心梳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新中国的成立是各项政治1制度确立的前提。(2)政治协商制度① 初步确立: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② 正式确立:1954 年政协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继续存在。③ 初步发展:1956 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协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 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 创立: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② 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宪法和法律遭破坏:无政府思潮泛滥,严重践踏人权。(2)党组织的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3)政治制度的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1)纠正历史错误:平反冤假错案,这是恢复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2)颁布并修订宪法:1982 年颁布新宪法,并进行了多次修订。(3)完善法律体系:颁布各种法律法规,规范政府行为,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村委会、居委会由村民、居民选举产生,大力推进村民、居民民主自治制度建设。(5)发展多党合作制度:合作方针发展为十六字,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三.思维点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政治制度必然要体现国家性质,体现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实行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反映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要求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三种制度共同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四.难点突破(一)新中国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果1.两部纲领性文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① 背景: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2② 性质:临时宪法。③ 内容: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④ 意义: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2)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 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②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