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款合同在法律中的规定 《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其中向对方借款的一方称为借款人,出借钱款的一方称为贷款人。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条款和违约责任等条款。 ①借款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借款合同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出借贷的币种不同,分为人民币借款合同和外币借款合同;根据借款的用途不同,分为固定资产借款合同和流动资金借款合同;根据借款期限不同,可以分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长期贷款;根据出借方资金的来源和经营方式不同,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等等。由于各种借款的用途、期限、利率、偿还方式等有所不同,因此在借款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借款的种类。 ②币种。借款合同的币种大多数是人民币,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是外币。国家对人民币借款和外币借款规定了不同的条件,借款人需要何种货币,应在借款合同中明确规定。 ③借款用途。各种借款均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借款的用途反映了款项的具体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适用专款专用原则,为监督借款人对借款的使用,维护贷款人的利益,借款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借款用途。在实践中,有的借款人为获得银行贷款,填写虚假贷款用途,转移贷款投向,实际上已对贷款人造成了偿债风险,所以贷款人在审查借款人贷款用途时,一定要深化调查、仔细分析,防止风险的发生。也可在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等。 ④借款数额。借款的`数额是确定借贷双方是否履约的重要依据,借款人是否依照约定的数额还本付息,贷款人是否按借款合同约定的数额提供借款,是推断谁违约、谁履行的一个方向当事人不仅应当在合同中明确借款的总金额,而且还应明确分期贷款中每次贷款的时间和金额。 ⑤借款利率。利率是指贷款人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利息的数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借款的利率依照法律和当事人的约定而定。贷款的利率应当依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执行,超过人民银行贷款利率规定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同时也会和借款人造成经济上的纠纷。 ⑥借款期限。借款期限,是指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依照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的使用期限,它决定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的时间。借款期限应当根据借款种类、借款性质、借款用途、借款方的还贷能力以及贷款方的资金供给能力,由借贷双方共同商定。贷款期限的确定应根据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