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慧的采桑女子形象,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以下是整理的陌上桑九班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陌上桑》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乐府诗常识。 2.朗读、背诵,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 3.体会罗敷形象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背诵。 2.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罗敷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课时支配:1 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简介“乐府”导入: 乐府本是汉代特地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汉代人把乐府机关编写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唱歌。宋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我们曾学过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今日学习汉代乐府诗《陌上桑》。 二、朗读: 1.同学听朗读(播放朗读音频);老师提示留意以下字音: 陌(mò) 隅(yú) 敷(fū) 笼系(xì) 倭(wō)堕(duò)髻(jì) 缃(xiāng)绮(qǐ) 襦(rú) 捋(lǚ) 髭(zī) 著(zhuó) 帩(qiào) 踟(chí)蹰(chú) 姝(shū) 宁(nìng) 载(zài) 不(fǒu) 骑(jì) 婿(xù) 骊(lí) 系(jì)马尾 络(luò) 皙(xī) 鬑(lián) 盈(yíng) 冉(rǎn) 趋(qū) 2.同学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三、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2.同学对比注释理解内容,就不懂的地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老师预备:好女:美女。自名:本名。善:擅长,很会。蚕桑:养蚕采桑。为:做成。行者:过路人。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于看罗敷,耽搁了手中的活,回来后彼此埋怨。但,只是;坐,因为。 3.指名概括本段大意。 (明确)写罗敷美貌。 4.学习描写手法: (1)诗句敏捷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罗敷美貌,结合这一段的内容详细说说。 (明确)首先使用侧面(间接)描写,写罗敷美妙的住宅:阳光照射的秦氏楼,描写采桑用的精致器物;接着正面(直接)描写罗敷精致华丽的服饰;然后又用侧面描写,借助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如痴如呆的反映表现对罗敷的倾慕。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即使不再使用正面描写,我们已能感受到...